2022年10月28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支持,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大栅栏创意社区联合主办的2021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普项目、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mk体育“一学院一品牌”特色实践活动:2022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分会场首届光影季“营造大集·房中房”工作营由北京未来城市设计创新中心支持、大栅栏创意社区支持、北京建筑大学主办、mk体育承办的中国建筑学会科普项目,“2022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分会场首届光影季展览”之‘营造大集’”搭建活动在北京市大栅栏三井胡同顺利举行。本次营造大集活动以“房中房”为主题,于10月17日正式启动,参与建造的我校20多名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志愿者大学生在mk体育任丛丛副教授的带领下,以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为原型,在十多天的时间内完成了队伍组建、方案设计、材料采购、手工模型制作、构件制作、实地搭建等工作;并且同国际团队—aKoFF异样剧场艺术家展开合作,将最终成果作为剧场艺术家演出使用的真实舞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本活动推进了我校三师培养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国际人才培养,在社会范围内发挥了重要的科普创新推广作用。本次活动很好地推进了我校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获得展示并发挥了重要的科普与创新的推广作用。
在工作营的组织中,老师同学们本次营造大集活动以“房中房”为主题,于10月17日正式启动,参与建造的20名志愿者大学生在任丛丛副教授的带领下,以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为原型,在十多天的时间内完成了队伍组建、方案设计、材料采购、手工模型制作、构件制作、实地搭建等工作;并且同国际团队—aKoFF异样剧场艺术家展开合作,将最终成果作为剧场艺术家演出使用的真实舞台。在紧迫的时间和繁重的任务压力下,大家参与同学齐心协力、各尽其职、不辞劳苦,最终出色的完成了此次“营造大集”搭建活动,并从中体验到了真实的木结构营造过程。学校学院领导对建造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这是我校第二次联合教学与营造活动,很好地推进了我校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获得展示并发挥了重要的科普与创新的推广作用。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的相关报道
10月17日,招募志愿者通知发布,同学们报名、递交参与选拔的剧场设计图。随后,在推进方案的同时,对建造所需材料进行了估算,依据不同构件对受力要求的不同,选择购买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各类构件,并根据方案特色,选择了生土中心提供的红色散土作为地面敷设材料。之后,依照设计中所需要的构件种类和数量,对木料加工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推进。之后,依照设计中所需要的构件种类和数量,对木料加工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推进。
志愿者选拔阶段的优秀参评设计图(部分)
志愿者们搬运材料,晾制红土
构件制作:(占比较大)(照片:划线、开料、割锯、刨削、打孔、试装)
1:10 模型制作
加工构件的同时,手工模型制作组也如火如荼的进行模型推敲,以加深对方案细节的认识,并为后来的真实搭建提供参考。
10月28日凌晨五点,天空还泛着星光,同学们就从学校出发,前往北京大栅栏三井胡同,开始准备一天的搭建工作。在非遗传承人木匠谢师傅的带领下,同学们以工作小组的形式,分工协作,最终顺利按时完成搭建工作。搭建完成后的次日,aKoff异样剧团的演出顺利举办。同学们与艺术家合作制作了海报和演出时的道具和家具,并在胡同内布置了视觉导览。演出当天效果出众,之后作为设计周的场馆装置,同学们搭建的成果又持续展览了三周。
工作营现场搭建
搭建最终成果
志愿者设计制作的海报与视觉导览
气氛热烈的演出现场
aKoff全体艺术家合影
工作营师生合影
aKoff 异样剧场由大栅栏创意社区国际戏剧艺术总监Joshua Kinney(美国莱斯利大学艺术学硕士,戏剧艺术家/表演艺术家/抽象画家)组织,是一个包含来自各国的跨媒介艺术家组成的实验性戏剧演出团体,常年在北京举办演出活动。
感谢“营造大集·“房中房”主题搭建的志愿者同学们,他们是:王静,温智新,白世浩,李霈颐,徐妍,李雨橦,井溯,刘星怡,, 邵野,宋子璇,皮宗麟,扈佳琪,刘凇伊,曹恩沛,袁一方,沈伯菲,董家钰,高子扬, 杨爽,贾琴心,王泓力,李璇,李婧晨,张妍,廖泽桉,刘泓璟,曹斌,杨璐璟,王钰妍 ;感谢提供了设计意见和建造指导的校外老师,他们是:王江,谢长青;感谢为了此次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多方宝贵意见和工作支持的校内老师领导和老师们,他们是:穆钧,金秋野,李春青,康健,刘烨,尚华,陈玉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