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潮前行的工匠精神
——访建大创空间良物匠造团队
“你等不及,真等不及,别人都太快了。”
等不及,是采访时团队的核心赵晨璋同学反复说的三个字。在真正达到了日新月异理想的现代信息化社会下,或许真是如他所说,一切都如此匆忙,容不得丝毫犹豫。这多少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是如此年轻的一支队伍。然而他们是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的匆忙脚步与工匠造良物的矛盾对立中取得平衡的呢?
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良物匠造:建大创空间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团队全部由15级建筑学专业学生组成,他们以工匠精神为主旨,旨在把工匠精神与建筑学知识融入日常造物中,探索新的器物生产模式。
问:良物匠造这个团队一开始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答:我们这个团队刚开始是这个年级里设计课比较好的同学,金秋野教授召集在一起给他帮忙。
后来有一个机会去景德镇,接触了不少匠人,才萌发了建立一个团队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良物匠造这个团队。
金秋野老师对于这个团队的建立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我们根本聚不到一块去。在接触到团队中同学后,我很佩服我们团队这些人,从工业设计到建筑设计都很厉害。
混凝土作品
问:“良物匠造”这个名字的起源是什么呢?
答:这个名字是起源于团队研究的主要材料——水泥。水泥是最粗野的建筑材料,但是它能制造出特别精致的东西,这就是“良物”。“匠造”契合习大大所提出的匠人精神,提醒我们要以匠心来做每一个事物。
问: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工业化的大背景之下,但是你们的名字中强调的匠人其实是一种手工业的模式,你们是怎么思考这个矛盾的?
答:这个确实非常难,搅拌水泥并不难,难就难在浇注水泥上,一个机器想要精准的把水泥浇注在模板上,前期在这上所花的钱远比你的盈利要多得多。像陶瓷这些器皿,很多都是手工完成的,把泥浆浇到模具里,光模具就有几百个。更多情况下人们倾向于手工制作,因为那更有人情味,可以根据师傅自己的经验来制作这些物品,精细度会更好。水泥是不均质的,如果搅拌的时候出现一个大的块,工匠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瞬间做出判断。这也是手工的魅力。也就是所谓的匠人的精神。
问:你们是如何坚持以匠人精神研究材料的?
答:现在为什么手工的物品那么贵,因为有附加值,有些东西是机器做不出来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大环境背景下,时间不允许你去细细的打磨。所以我们一直在找这个平衡。
建筑其实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要好好理解,所有的设计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去做。我一直有一句话记在心里:给每个人做东西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这或许能回答你的问题。
问:团队现在大概是怎么运作的呢?
答:现在因为我是团队的负责人,所以我会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说这周就有一个新的任务,创作杯垫,任务中包括设计,制作这些流程。为了督促团队的发展,我给成员们制定了规则,每个人有一百分的积分,如果没有按时交任务,那就扣分,如果扣到没了,那对不起,你只能离开。因为如果将来发现了新的优秀的人,我们肯定要吸纳,以此来保持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问:那团队的分工大概是如何进行的?
答:先说工作流程,一开始每个人提出几个方案,大家选择出这些方案中最合适的一个,就立刻开始进入造型设计的环节,比如说这次设计的茶杯垫,就是团队里的黄唐子同学提出说做杯垫,我说可以啊,可以做。由于这次是她提出的,提出方案的人就要多做几个方案,当然,我是负责人肯定要至少要做跟她一样多(的设计),这样他们才会认可你。
一轮下来以后一定会有很多的设计方案,挑选之后去制作,激光雕刻,翻模去制作。说实在的,分工不是很明确,不过总体还是比较有条不紊的。
混凝土成品
问:经过这样一轮研究,一定会投入很多精力,那产品的制作周期大概是怎么样?
答:包括了从设计到制作样品,到批量生产的流程。我们是一样一样产品逐个开发的,比如这个产品完成了就要马上进入下一个产品的研发制作了,等不及,真等不及。
问:刚才说到,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混凝土,那你们为什么要选这种材料来研究呢?
答:其实每个人都喜欢不同的材质,因为这些不同的材质也反映了不同的性格。水泥比较性冷淡,让人感到严肃又有一些小温暖。我觉得这个比较适合我。就像很多人喜欢珠宝,大金链子,又有人喜欢菩提子。材料分类东西越细致,也越能表现人的个性。同样水泥也可以标榜一种个性。
问:混凝土对于大家来说或许还并不是很熟悉,探索新材料与新工艺想必是有很大成本的,你们是如何考虑价格问题?
答:资金当然也是需要考虑的。比如说我特别想带大金戒指,可是又买不起怎么办?那只好等金价降下来再买。除非我们找到一个大金矿。而我们现在就是在找这个大金矿。这个金矿就是如何降价,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所以我要想一个法子让制造费降低。比如说3d打印个模子,这就能降低成本,做一个就可以多次使用。
混凝土与木材结合作品
问:在你们的探索中,团队运行逐渐稳定,那你们现在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答: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想要在我们的产品造型上在有所创新,第二个是材料上有所突破。
我们下一阶段就要创新混凝土的底料和颜色,比如加了蓝色,黄色这些颜料混凝土会有不一样的色泽。还有一个实验——透明混凝土,我们尝试制造出一块可以透光的混凝土。(问:那和玻璃有什么区别)有区别它不是全透的,如果应用到建筑上,他在白天会让阳光透进来,而里面的光源却不会出去,那将会对未来建筑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
问:感觉现在你说起团队是比较轻松自信的,那在初期经营这个团队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压力?
答:那太多了。(笑)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学校会经常来检查运营情况,团队之间竞争也激烈,我们就七八个人凌晨在工作室边做边骂人,那时候真是压力太大了,现在是好多了。还有就是大家都会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需要自己平衡时间。
包括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金老师也有很多压力。当时他带我们的时候,周期是一个礼拜,包括设计、制作、完成到批量生产。后来、速度慢慢放下来了,那时实在是太紧张了,相互之间又有摩擦,设计上面又有碰撞,大家都进入了疲劳期。
问:确实,作为大二的学生,平时的学业应该也会很辛苦,那团队中的成员是如何平衡学习与团队工作的?
答:有空就来,不过我们还是会付出很多精力将设计课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
问:在入驻创空间后有没有什么收获?
答:因为开始的时候,创空间只有我们这一只团队是低年级新生,所以我们也非常紧张,周围好几家高年级、研究生的团队都在热火朝天的干。那时候我们压力真是非常大。创空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然我们也聚不到一起,这个团队。希望能做得更好,不要流于形式。
良物匠造团队赵晨璋讲解景德镇作品
问:在一开始就说到,团队的出现时起源于在景德镇的学习经历,能不能简单分享一下暑期在景德镇学陶艺的过程与收获?
答:当时是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几个在陶厂里学习,每人每天先画三个图再开始学,我们学的是速成的方式。当时印象很深的是景德镇有大师傅做水缸,两个大汉光着膀子在那拉陶坯,还是挺有意思的经历,收获也很多。
良物匠造团队在景德镇学习
问:接下来大一的同学可能也有水泥的课题,可不可以传授一些经验呢?
答:水泥做模板的时候,你们直接拿手切,可以先拿PVC做倒模,然后浇水泥。或者你可以直接做出一个正模,然后浇上硅胶,做出一个模子,再倒水泥。不过最好用反模,用sketch up建模,做出模子后,最后直接倒水泥。
良物匠造团队成员与记者团成员合影
(由左至右顺序:叶子辰、赵晨璋、蔡斯巍、赵英龙)